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743253414819传真:02099074267
EMC易倍青岛早报“你好2025”特别策划:回访6位新闻人物共线心愿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青岛早报推出年度特别策划,回访6位我们曾经采访过的新闻人物或其亲朋,听他们讲述自己在2024年的故事,以及在2025年有何新打算。
获评2023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受邀参与央视春晚录制,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和社区孤残老人一起过中秋节、国庆节……2024年,青岛早报记者见证了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一级高级警长马怀龙一次次荣誉加身,也跟随他的脚步走进社区的大街小巷,被他的坚持和奉献所打动。他手中的每一把钥匙,都仿佛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
“我是一名,看不得群众有难处。”从警16年来,马怀龙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火”,满腔热忱为辖区百姓服务,尽心尽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自2008年转业以来,马怀龙便扎根于兴隆路社区,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每天,他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用心倾听群众的声音,用行动解决他们的困难。渐渐地,马怀龙成为了居民家中的常客,也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他特别注意到了那些孤寡老人,他们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没有后人的陪伴与照顾,生活陷入了困境。于是,他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利用社区工作的便利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
“最近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走访老人上,爱心企业捐赠了大量的白菜、大葱、苹果、土豆等,还有不少过冬用的棉衣棉被,目前正在陆续送往老人们的家中。”马怀龙向记者透露了近期的日程安排,“元旦当天,我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分别前往各位老人的家里,在送去物资的同时,还陪他们一起吃顿饭,共同庆祝新年。”
“2024年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在老人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总能及时赶到并提供帮助,让他们过得愉快和满意。”马怀龙说,如今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标准、服务手段以及服务能力都在逐步提升,队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如今已有将近390人,爱心的力量和凝聚力愈发强大。在帮扶老人的过程中,大家不断总结经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展望2025年,我们满怀信心,决心在2024年的基础上做得更加出色,让辖区内的老人更加幸福。”马怀龙说,“近期我们会筹备年货,把鸡、鱼、肉等送到老人们家中,还为他们送上春联、福字,然后挨家挨户陪着老人包水饺,一直到正月十五,基本要忙碌于这些事情。”除夕当天,马怀龙已经安排好志愿者,将分别前往老人家里和他们一起吃饺子、看春晚,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充分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氛围。
2024年11月25日,青岛早报以《一位民警和他的4200名微信好友》为题,报道了青岛市公安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最忙110民警”简齐恒的“警”彩故事。2024年,他的微信添加了600多位报警人,新的一年,他将继续坚持下去。“2025年,我希望辖区能更加安定和谐。”简齐恒说。
“新的一年,我将力争在每一次的出警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也希望我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能平平安安,安全归来!”简齐恒说。警情处置中有许多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这些事琐碎、繁杂,甚至有些与警务无关,但群众诉求无小事,能解决的诉求要让群众满意;解决不了的诉求要沟通到位,让群众理解,更要明察秋毫、排除隐患。简齐恒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便是——加微信。从警8年,他微信里累计添加了4200多名报警人,累计沟通18000余条信息,通过加微信好友,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起,获得2600多人次的理解和认可。
2024年,简齐恒的微信好友增添了600多位。这些好友是在调解纠纷、处理矛盾后,简齐恒征求报警人的同意后添加的,以便后续沟通处理情况。有部分微信好友看到青岛早报等媒体报道了简齐恒的事迹后,发微信给他点赞、加油,“简警官,你是个好,祝你工作顺利,好人一生平安!”“简警官辛苦了!您是忠诚为民的好警官!向人民致敬!”
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简齐恒通过添加当事人微信,建立警民“连心桥”,实现沟通“最优解”,打好警民关系的信任基础。“现场能加微信好友,本身就是建立朋友般的信任关系,后期通过微信,方便我们之间沟通,也能更好地拉近与报警人的距离。如果不加微信,现场又没有把问题解决,当事人到派出所或者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会面临不能及时回应,或者要当事人‘等回复’,很容易让群众认为自己的事没人管,产生误解。”简齐恒说,添加微信继续沟通,群众能感到自己被重视,有安全感。一分钟加个微信真的不难,重要的是后续进行真诚的沟通,那是在建立信任关系、加深警民情谊。
“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像解疙瘩一样处理每一件纠纷,雷霆出击打击犯罪不手软,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我相信,只要我一直秉持这个标准,就无愧这身警服。”简齐恒说。从警8年来,简齐恒交出了群众出警慢问题“零反馈”、12345“零投诉”、110“零工单”的为民答卷,这也是他专业和真情付出的成绩单。
在青岛,工作最繁重的派出所要数长江路派出所,它的辖区是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有智能工业、现代金融、总部基地等现代经济产业集群,居住人口约46万人,流动人口占比超过50%,业务量在全市派出所中位居前列。在这最繁忙的派出所中,简齐恒带领的处警车组则是“忙中之最”。从警8年来,简齐恒处置警情超过4万起,年均接处警6000余次。
时光仿若白驹过隙,2024年的诸多画面还在记忆中熠熠生辉,这一年,“轮椅男孩”高志宇的身影频繁触动大众的心弦。从坐着轮椅坚定地踏入考场,到心怀忐忑地查询成绩,再到热泪盈眶地接过录取通知书,最终踏入康复大学校门,青岛早报记者一直密切关注,对高志宇进行了一系列追踪报道。如今的高志宇已顺利融入大学生活,开启属于他的求知旅程。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记者再度回访高志宇,探寻他当下的境况,倾听他2025年的愿望和期许。
身为康复大学康复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学生,高志宇正用心勾勒着独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图景。谈到校园日常,高志宇兴奋地表示,“初入大学时还有些紧张,担心难以融入集体,没料到很快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有着共同的热忱,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此起彼伏,同学们围绕专业知识热烈讨论,从不落下的高志宇,总把他的想法纳入交流范畴;社团活动里,也有热心伙伴邀他同行。高志宇说,他时常和伙伴们一起侃大山,畅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在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浓厚的学习氛围像一块强力磁石深深吸引着高志宇。闲暇之余,高志宇一头扎进图书馆,暖黄的灯光洒在排排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随便翻开一本,都似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4个月来,怀揣着对多元世界的好奇,渴望拓展兴趣、结交挚友的高志宇,积极报名参加了外语社团与游泳社团。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关系融洽。去年国庆假期的北京之旅,更是令高志宇终生难忘。当他靠双手成功登上长城时,游客纷纷为他点赞。“哇,他好厉害啊。”“好样的!棒极了!”……那一刻,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志宇,心中无比地兴奋与激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涌上心头,将所有疲惫一扫而空。
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在校园里,高志宇学会了独立生活。他有条不紊地打理着一切事务,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安排,都需要自己去规划和决策。这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人,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大学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专业课程里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像拦路虎般横在眼前。但恰是这些挫折,成为成长的催化剂,让他在反思中学会理解包容,心态愈发坚韧,应对挑战也越发从容。
求学期间,归家的日子并不固定,高志宇回忆道,上次和家人团聚还是在去年国庆假期。父亲忙于工作,眼下临近春节更是不得闲,家人各守一方天地,为生活而拼搏。学校这边,部分课程已经结课,期末考试周近在咫尺。高志宇盘算着放寒假的日子,心中充满期待。“寒假打算尽快拿到驾照,好好陪家人一起过年。”对于日常的锻炼,高志宇偶有懈怠。深知不应如此的他,计划着在假期重拾锻炼计划,不被惰性绊住追梦的步伐。
2024年8月26日,青岛早报以《71岁,百米跑出15.26秒》为题,报道了青岛“硬核大爷”金辉古稀之年在百米赛道上追梦的精彩故事。去年10月,他又在2024年中国田径大师赛上成为国内100米赛首位跑进14秒的70岁以上老人。2025年到来之际,记者再次采访金辉,立下壮志的他豪言要在亚洲赛场争夺更多荣耀,“2025年是自我挑战的新开始。年龄从不是我追求梦想的绊脚石。我相信,老年人同样可以拥有明确的目标,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金辉曾是内蒙古乌兰浩特一家钢铁厂的普通工人。退休后,他随家人来到青岛定居,被这里的体育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他观察到很多人都在参与足球、田径等运动,便也加入了老年足球队的行列。“青岛老年队里踢球踢得好的特别多,有很多都是专业队出身。”金辉说,“我技术不如他们,但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既然要做,那就得做到最好。所以我在球场上玩命地跑、玩命地拦截,每场球都跑得浑身是汗。”
金辉的勤奋和努力不仅让他在足球场上赢得了尊重,也意外地让他对跑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球场上,我不惜体力,每场球都比别人跑得多。”金辉告诉记者,队友发现他跑步速度很快,便建议他尝试短跑。“起初,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个手动计时器开始训练。没想到,我第一次跑就取得了15.9秒的成绩,第二次更是提高到了15.6秒。”这一发现让金辉看到了自己在短跑方面的潜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跑下去的决心。
随后,金辉开始更加系统地训练短跑。没有专业教练,他就自己摸索;没有高级装备,他就用最便宜的秒表和钉子鞋。经过不懈努力,他在2023年10月获得中国田径大师赛70岁组100米项目的第二名。
“2024年4月,我参加了WSE田径公开赛邯郸站70—74岁老年组100米的比赛,虽然之前只训练了8个月,但没想到在邯郸站我竟然收获了一枚金牌,成绩也相当不错。”金辉兴奋地说。此后,金辉的破纪录之旅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在杭州、东营、兰州等地参加比赛,每次都能刷新70—74岁老年组100米的全国纪录。金辉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米跑进14秒,在200米项目上则争取跑进30秒。“2024年10月份我的目标已经实现了。”金辉告诉记者,他在去年10月举行的中国田径大师赛暨青岛田径公开赛上,以13秒97的成绩取得70岁组100米的冠军,并成为国内100米赛首位跑进14秒的70岁以上老人。
2025年,金辉希望自己能在亚洲乃至世界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计划代表中国老年人参加2025年秋天在印尼举办的亚洲田径大师赛,为国争光。”金辉表示,他目前正积极备战,努力提升自己的速度和体能。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都是比较现实的,但也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实现。”金辉还透露,2026年世界田径大师赛将在韩国大邱举办,他希望能够代表中国队参赛。
在岁末的暖阳下,青岛早报记者再次与赵革先生的遗嘱执行人黄女士相约,一同回顾2024年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如何将赵革先生的遗愿转化为温暖行动。一年里,黄女士不仅亲眼见证了赵革先生爱心遗产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更亲身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对未来的公益之路充满了新的憧憬。
2023年10月20日,一笔高达134万余元的遗产捐赠震撼了青岛市民。捐款人赵革将这笔巨款定向捐赠给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用于“筑梦工程”助学项目。
赵革1966年出生于青岛,一生平凡,却心怀大爱。在癌症晚期,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大部分遗产捐赠给社会。黄女士是赵革的好友兼遗嘱执行人。在黄女士的帮助下,赵革最终选定了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来完成自己的遗愿。2023年6月28日,赵革在病房中完成了遗嘱公证,6月30日,他安详离世。经过数月的努力,赵革的遗产得以顺利转换并捐赠。这笔捐赠不仅帮助了众多学子,更证明了普通人也能成为向善的榜样。
“这一年,我仿佛与赵革先生一同走过了一段段温暖的旅程。”黄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赵革先生离世后,其遗产按照遗嘱指示,全部捐赠给了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用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2024年,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不仅揭牌成立两所博爱小学,还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了助学金,直接惠及数百名学子。作为遗嘱执行人,黄女士全程参与了这些重要时刻。
黄女士提到,当她在博爱小学的揭牌仪式现场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希望的笑容时,她感到赵革先生的精神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着。“这些孩子不仅是赵革先生爱心的受益者,更是这份爱心的传播者。”黄女士说,这让她深刻感受到了赵革先生遗愿的力量。
在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现场,黄女士被学子们的感恩之心和决心深深打动。“他们不仅接受了赵革先生的资助,更接受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他们承诺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黄女士说,这让她对赵革先生的遗愿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将继续作为赵革先生遗愿的守护者,监督和参与基金会的各项工作,“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微尘公益的行列中,让我们的爱心能够触及到更多的角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黄女士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赵革先生的精神不仅仅是爱心捐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承。“赵革先生生前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他人,他的精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粒微尘,但每粒微尘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
她希望,通过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践行赵革先生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要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温暖和善良,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财富。”
“自从4个宝贝出生以来,有乐趣有烦恼,不过,乐趣和烦恼都得乘以4!”近日,青岛早报记者采访了“擎淇舒婳”四胞胎妈妈王蕊,对于4个孩子的飞速成长,王蕊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4个宝宝马上就两周岁了,王蕊笑着说:“希望他们健康长大,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2023年1月11日上午,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手术室内,29岁产妇王蕊顺利诞下“一龙三凤”4名早产新生儿。四胞胎出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进行治疗和护理。2023年1月31日,四胞胎平安出院,一家人终于迎来团圆。从四胞胎出生到他们迎来“百岁”,再到几个小家伙一周岁,青岛早报记者一直不间断跟踪报道,并帮他们拍下合影与全家福。
如今,4个小宝贝在家人的呵护和爱心人士的关注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个个都很结实,早已不再是刚出生时瘦弱的样子。孩子们虽然是四胞胎,但长相却不太一样。在性格方面,老大作为哥哥,活泼好动,比较淘气;老三是4个孩子中体重最重的,身高也最高;老四是女儿,比较文静,有时候会发点小脾气。“现在4个宝宝表达能力都很强,有时候他们会吵架,可一旦分开又会互相想念。”王蕊谈及四胞胎的变化非常开心。每到起床或睡觉时,孩子们的嬉闹声、哭声、叫声有如“大合唱”,但王蕊夫妇说,这点累算不了什么,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是最幸福的事。
2024年5月,一家人被中央电视台亲子节目邀请到北京录制节目,这是四胞胎第一次出远门。“这对他们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我和丈夫也从未想到能够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王蕊的个人抖音账号现在已经有111.6万名粉丝,她在抖音平台上分享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现在他们4个有各自的粉丝,网友有的喜欢大宝,有的支持二宝,还有的说最喜欢看三宝、四宝。我非常感谢网友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有更多动力去做这个账号。”王蕊说,她希望把抖音账号当作4个宝宝的“日记本”,记录他们人生中的每个节点,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这一年我们有了很多新体验,全都是4个宝宝带给我们的。我跟孩子爸爸非常感谢他们能够成为我们的孩子,我们也会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做他们坚实的后盾。”王蕊说。为了更好地照顾四胞胎,夫妻俩开始新的创业。“2024年11月,我们在西海岸新区武家庄维客运海城二楼开起了‘糖宝AR科技奇幻乐园’,一方面是工作地点离家近,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另一方面是这个儿童游乐园4个宝宝也能玩,一举两得。”王蕊说,希望这个游乐园成为更多小朋友的娱乐场所,让他们都能快乐长大。
“以前很多人帮助过我们,现在我们生活比较稳定了,等4个宝贝再大一些就带着他们参与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从小学会感恩。我也想通过媒体,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王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