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74325341481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EMC易倍半岛聚焦|最炸裂的春节食物从焦黄酥脆的炸货开始!

发布时间:2025-02-04 23:46:15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个幸福却又让人有些苦恼的节日——因为,“每逢春节胖三斤”常常不是一句玩笑话,好吃好喝过后,腰围和体重都渐长。

  这其中的“罪魁祸首”,莫过于那些油炸的食物了!金黄诱人的油脂与碳水混合物,散发着浓烈炽热的诱人香气,是让人停不下来的“热量炸弹”。

  不论南北方,开油锅,几乎是中国家家备年菜的“重头戏”。早在新年开始前,人们便开始着手准备,平日最普通的食材,在油与火的洗礼中,化身外形精巧,寓意吉祥的春节限定美味。河南的蜜三刀、焦花干馃子、口酥;山东的炸面鱼、炸咋呼;甘肃的炸油饼、油馃子、糖花花;广东的炸油角、炸煎堆、炸糖环;闽南的炸枣、炸菜馃、炸芋头……

  难得开了油锅,人们自然不会放过一年一遇的创作机会,被改刀翻出各色花样的馃儿,在火热的油温中定型保存,成为整个新年的最佳气氛组。

  开油锅一般在除夕前进行,具体哪一天各地习俗略有不同。面对一整锅油的大手笔,每家都会尽可能多做些种类花样,而在北方地区,春节炸物几乎是面食的天下。

  每逢过年,最让人怀念的莫过于小时候那熟悉而浓郁的“年味儿”,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诱人的炸货香气。

  一口口大油锅热气腾腾、笊篱上炸货“咔嚓”作响。金黄酥脆炸酥肉、外酥里糯炸糖糕、鲜香可口炸丸子、金黄诱人的炸虾,更有炸藕夹、炸茄盒等美味佳肴。油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一口下去,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山东,炸藕夹和炸茄盒堪称,春节餐桌上的 “黄金搭档”。鲜嫩的莲藕、圆润的茄子皆,两片一组,切成厚片,调制好的肉馅夹在藕片或茄片中间。

  接着,将它们裹上面糊,放入七成热的油锅。炸好的藕夹、茄盒,咬上一口,外酥里嫩,莲藕的清脆、茄子的绵软、肉馅的鲜香,让人陶醉其中。

  山东的炸年货,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山东地处沿海与内陆交汇,物产丰富多样,沿海地区鲜美的海产,内陆地区优质的粮食、蔬菜与家畜,都为炸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采备年货的最后一天,支起一口油锅,人们相信“过油”时会有神仙前来,所以绝不允许小孩靠近油锅“捣乱”,炸什么全看妈妈发挥。“过油”的面要加鸡蛋、清油来和,以保证炸物入口松软,久放不会变干。

  除了必备的麻花、油馃,讲究人家还会单另和块糖面,为制作蜜三刀和口酥做准备。蜜三刀,物如其名,从和面阶段就有麦芽糖加持,和好的面团切块划三刀下油锅炸,出锅时还要再裹一层糖浆,最后撒上芝麻,入口香甜绵软,寓意甜甜蜜蜜。同样用糖面团成圆球下锅炸的口酥,油炸之后则要裹一层蒸面粉,使口酥入口酥脆香甜,但又丝毫不油腻,象征团团圆圆。

  “走油”同样以油馃为主,但油要换成当地特产的大豆油,再加上些玉米杂粮面,兼顾营养和健康。东北油馃花样简洁大方,比如:用切成菱形的面片,中间用刀划出小口,翻过去是套环,叠两张面片一起翻,就是双套环。

  除了炸干馃,用粘面子(糯米面)加馅制成的油炸糕,和自家用红薯团成的炸红薯丸子同样是“走油”重点。油炸糕,有着步步高升的好意头,红薯丸子,则象征团圆、。几样固定的炸物外,再炸什么全看各家喜好,加了南瓜泥和面的炸南瓜饼,荤素可选的炸油丸……炸好放入东北规格的大盆,吃过十五完全没问题。

  无论是面食烹饪,还是油炸绝活儿,甘肃人都能信手拈来。首先,要炸待客送礼必不可少的油饼,朴实无华的面饼中间划上两刀下锅,出锅后表面金黄,微微膨起,可以做正餐主食;也可以是围在热炕上喝罐罐茶的佐茶点心。

  其次,便是花样繁多的油馃。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对新年的热情全都寄托于巧手之上,哪怕是同一块面,也要炸出几种花样。而其中最特别的当数糖花花。常见的糖花花有盒装扭花形和花朵形两种,外形略有不同,但同样繁复美观。

  制作糖花花需要同时使用发面和糖面两种面团,将糖面饼夹在两块发面饼中制成面胚,切块后手工卷花,最后油炸定型。更讲究些,可以用红糖做糖面,炸成的花花更加美观,炸好的糖花花滋味甜蜜,外边酥脆,内里喧软,只有过年才值得费心思做它。

  拿在我国分布极广的炸馓子来说。新疆馓子,制作时要用花椒水、皮牙子水,加蛋和面,热油下锅,炸至酥脆金黄,有经验的维吾尔族妈妈,只需一双筷子,就能炸出粗细大小分毫不差,且能规矩盘在硕大圆盘中的馓子。在新疆越是隆重节日,馓子盘得越高,层层相摞,很考验手艺。

  简单来说,是能让一整年都认为油炸“热气”(上火)要少吃的两广人民,一转口风说出“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独特存在。在南方,春节油炸碳水的魅力不止好吃,还有说不完的吉祥话和祝福语,任何一款能出现在新年餐桌上的炸物,都带着自己讨口彩的节日使命。

  在广东,赶在春节前炸好寓意吉祥的年馃,被称为“赶春”。而其中最重要的吃食当属煎堆,广东人将煎堆作为节日吃食的传统由来已久,《广东新语》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馈赠亲友者也。”用糯米粉制成的煎堆球,外皮金黄酥脆,富有团圆、发财之意。

  新年有了煎堆,自然少不了代表家肥屋润的油角。造型酷似小荷包的油角,以猪油、鸡蛋和面做酥皮,内馅包入芝麻砂糖花生碎,切记包得要鼓,周围要卷起花边,取荷包鼓鼓之意。炸好的油角外皮酥脆,充满果仁香气,深受小朋友喜爱。

  到了广西玉林,过年还得制作炸米花,用以供奉神明、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将蒸好的糯米趁热放入刻有“福”、“寿”、“囍”、“吉”等吉祥字的木模中,摊平,压实,脱膜后多次翻晒至干爽,在煮好的糖水中浸匀,再次晾干,等水汽散尽再进行油炸。象征的圆形米花糖,带着压好的吉字,瞬间使餐桌年味大增。

  此外,还有圆乎乎,象征笑口常开的笑口枣,又名旺耳的油炸猫耳朵等,你光是听好意头,就必须要尝尝的应节小吃,毕竟谁不想新年发达呢。

  闽南地区日常生活就少不了炸物点缀,到了春节更是火力全开。有“多子多福”之意的炸芋头,是新年烧金拜拜、祭祖的不二之选,选上好的槟榔芋切块,下锅炸熟,粉粉糯糯除了直接炸食,吃火锅、煮米粉时也可以当作配菜。

  外皮金黄的炸枣,圆滚滚的外形象征阖家团。地瓜、白糖、糯米粉做成的外皮,可以用芋泥、花生碎、白糖做甜口,也可以用笋丁、肉末、葱丁做咸口,或者什么都不加,只吃地瓜的纯粹香气。

  闽南新年随处可见的各种粿中,有一味需先蒸后炸,口感独特的便是菜粿。用白萝卜和大米混合成浆状,先上锅蒸熟,在放入热油之中炸到外皮金黄,入口鲜香酥脆,极富春日气息。

  在“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的杭州,春节和立春,杭州人都有吃春卷迎春的习俗。薄到几乎透光的春饼皮,卷入时令的芥菜、香菜、笋,配合香干、雪菜包好油炸,炸好的春卷外皮够脆,馅料鲜嫩,喜欢甜口的也可以卷红豆沙等食物。

  当然,中国太大,这些食物远不是全部,再比如到了西南地区,则是糖油果子、炸洋芋和各种粑粑的天下。同样支一口油锅,有人爱油香酥脆,有人喜喧软香甜;同一个春节,就是能如此和而不同,精彩纷呈。

  在大多数美味都能在平日得到满足时,故乡滚烫的油锅,那些一盆盆、一筐筐满满的新年炸物里,有着预制菜复刻不来的热烈气息,也藏着对“年味”的坚守。

  小小炸物,是新年伊始,游子归家倡导的第一口家常味道;也是不得不出门谋生时,伴随妈妈叮咛嘱咐,塞在背包上路的旅途佳品。

  那些年轻人离家前的推辞或婉拒,在真正踏上旅途后都变成对妈妈的英明崇拜。先不说油炸碳水干爽方便携带,光是不需要二次加工,就能征服一众吃怕外卖的打工人,即取即食的油馃,是故乡最后一点温情陪伴。

咨询热线:743253414819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