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743253414819传真:02099074267
EMC易倍江汉大米逆袭:从“无湖北米”到签约30亿元的实力崛起
不久前在广州举行的“江汉大米”粤港澳产销合作洽谈会上,来自粤鄂两省的48家企业现场签订了超过30亿元的产销合作协议。这一盛会标志着“江汉大米”的崛起,以及湖北大米的顽强复苏。从昔日的“今日无湖北米”,到如今深受欢迎,背后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12月9日,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繁基地副主任杨国才向我们展示了正在生长的水稻秧苗。这些秧苗不仅是江汉大米的“后备军”,还是未来数年里该品牌崛起的基石。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和品种改良,江汉大米的品质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甚至现在已在广州成为一大热卖商品。
“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自今年3月发布以来,已经选育了鄂中5号、鄂香2号等多个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全部来自海南南繁试验田。时至今日,广州已成为湖北大米的重要市场,年销售额占湖北外销大米的26%。这一切都得益于湖北农业科研团队的坚持和创新。
在那场谈判会上,来自不同企业的代表积极洽谈合作,显示出对江汉大米的浓厚兴趣。通过与粤港澳各大商超的紧密合作,湖北大米不仅提升了市场知名度,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成功合作并非偶然,而是长达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的结果。
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湖北大米在广州几乎无人问津,与其说是市场偏见,不如说是品质的短板。当时有些粮油店甚至在门前挂上“今日无湖北米”的牌子,令人心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湖北省农科院启动了南繁育种计划,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科研人员终于培育出适合市场的优质米种,比如虾稻1号。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优质水稻品种陆续上市,昔日的短板已经得到修正。可不要小看水稻的育种,现代科技的运用极为广泛,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的引入让科研人员提前预判水稻的抗病性和耐高温程度,极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每一个水稻品种的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
不仅是在大米的分量上,湖北南繁基地更注重水稻的综合品质。包括从外观到口感、从淀粉含量到气味,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这样的品质提升,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美味的江汉大米已经在许多家庭的餐桌上找到了位置。傲然挺立的秧苗代表着未来的丰收,不仅是农村经济的希望,更是湖北大米品质的保证。站在市场风口,春天的气息已经在悄然升温。
当然,我们依然要关注的是,未来江汉大米如何在持续增产的同时,保持其鲜美与高品质。这需要从技术、市场、品牌等多方面入手,以推动更大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汉大米的品牌形象将更加深入人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