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743253414819传真:02099074267
EMC易倍中国核潜艇为何让世界震惊?黄旭华:8年造出核潜艇一生奉献给祖国
8年制造一艘核潜艇,62岁潜入300米深海,创造”世界首例“——黄旭华,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一生,注定成为传奇。
当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现成的设计图纸,甚至连核潜艇的基本概念都仅限于一些模糊的照片和理论。
面对这样的困境,毛主席曾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给核潜艇研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激励了全国科研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起初,没有核潜艇的研发经验,科研人员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工具进行计算——算盘、计算尺以及几本破旧的参考书。
1970年,在经历了数年的艰苦研发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091型“长征1号”研制成功,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是中国最早下水的一级核动力潜艇。
长征一号的下水,意味着中国的海军战略从此变得不再单纯依赖陆基导弹和航空力量,而是全面进入了海基战略时代。
黄旭华,这位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老科学家,从1958年开始,便将自己的一生与核潜艇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黄旭华始终没有回过一次家,尽管他心中有着无数次想要与亲人团聚的冲动,但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他选择了隐姓埋名,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潜艇的研发中。
在那段艰难岁月中,黄旭华几乎没有享受到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荣光,反而承受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与孤独。
尤其是在“长征一号”的研发过程中,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依靠最简陋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计算,每一组数据都需要三组人同时进行反复核对,最终确保每一个细节的精准。
为了核潜艇的设计,他曾数次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地伏案工作,算得一手算盘,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方案。
这不仅是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成就了黄旭华成为全球首位亲自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
深潜的过程异常艰险,核潜艇的耐压舱体承受着数百米深海的巨大压力,而黄旭华则与团队成员一起,亲自监控每一个设备、每一项数据,确保潜艇安全下潜。
尽管核潜艇深潜时,艇体发出“咔咔”的异常声音,但黄旭华依然指挥着潜艇继续下潜,直到突破深海极限,安全返回水面。
自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长征一号”在1970年成功下水以来,中国核潜艇的技术不断得到突破与提升。
特别是第一代“091型”核潜艇,因使用传统的螺旋桨推进系统和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其噪音极为明显。
中国的“094A型”战略核潜艇被外界称为“深海黑洞”,它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静音技术,如无轴泵推进系统、优化的消声设计、低噪音反应堆等,使得潜艇的噪音水平大幅降低。
外媒普遍认为,这款潜艇的静音技术突破了“第三岛链”的侦测极限,成为世界上最难以被探测的核潜艇之一。
除了静音技术的突破,中国核潜艇的打击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核弹头和洲际导弹的搭载上。
巨浪-3型导弹的射程突破了1.2万公里,并且具有多弹头分导能力,每枚导弹可以携带多个核弹头进行打击。
该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机动变轨技术、隐身技术以及电子对抗技术,使得其在飞行过程中能有效规避敌方的反导系统,提高了其突破敌方防御的成功率。
举例来说,从中国的近海发射,巨浪-3可以覆盖到美国本土的大部分地区,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
096型核潜艇被认为是中国核潜艇技术的一次质的飞跃,除了继承前代核潜艇的先进技术外,096型在静音技术、火力配置、声呐系统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
静音性能是096型核潜艇的一大亮点。为了进一步降低潜艇的噪音,096型采用了无轴泵推进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电力驱动环状导管内部的叶片旋转,通过推力推动海水流动,避免了传统潜艇使用螺旋桨时产生的噪音。
这样一来,096型潜艇的噪音水平得到了显著降低,接近海洋背景噪音,使其在深海中几乎无法被敌方探测。
火力配置方面,096型核潜艇搭载的巨浪-3型潜射洲际导弹,其射程进一步提升,理论上可以达到1.4万公里。
同时,096型核潜艇还可能装备新型的反舰导弹和鱼雷,使其在面对水面舰艇或敌方潜艇时,能够执行多样化的任务。
2013年,某次深潜试验中,“404型核潜艇”成功潜至302米深度,创下了中国核潜艇的深潜纪录。
深潜技术的提升,不仅意味着中国核潜艇在技术上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在极端海况下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在深海环境下,核潜艇需要承受极高的水压,尤其是在更深的海域,潜艇的耐压能力和结构设计需要特别关注。
中国通过不断优化潜艇设计,增加了潜艇耐压舱体的厚度和强度,进一步确保了潜艇在更深水域中的作战能力。
目前,096型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能已经突破了600米,这使得中国的核潜艇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所不能。
在深海中潜伏,躲避敌方的反潜力量,进行战略巡逻,或在必要时对敌方实施致命打击,都为中国的海基核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096型核潜艇还可能配备水下无人航行器(UUVs),用于侦察、目标识别、诱饵干扰等任务。
这些水下无人航行器可以在潜艇前出执行侦察任务,收集周边海域的敌方活动信息,或者在战斗中对敌方目标进行突然袭击,进一步提高潜艇的作战灵活性和突防能力。
这份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中国核潜艇技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强大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