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743253414819传真:02099074267
EMC易倍隐姓埋名30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深秋,青年教师黄旭华收到一纸调令。临行前夜,他给母亲写了封诀别信:儿要执行特殊任务,今后不能常回来看您了。
在海军某部办公室,聂荣臻元帅将绝密图纸铺在桌上:这是美苏核潜艇的核心参数,我们连千分之一的准确度都无法验证。在场专家无不倒吸凉气——当时中国连常规潜艇都没造过。
黄旭华不知道,这次转身竟是与家人长达30年的诀别。新婚妻子李世英只得到丈夫单位一个北京信箱的地址,就连女儿出生时,也只收到丈夫寄来的两斤粮票。
在渤海湾某荒岛上,黄旭华带着29人团队开始原始社会式攻关。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计算上万个数据;没有实验室,把厕所改造成声学测试间;粮食紧缺时,挖野菜充饥成了家常便饭。
1970年寒冬,当首艘核潜艇即将下水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周恩来总理突然发问:潜艇结构强度能承受多少米?现场鸦雀无声——这个数据全世界都讳莫如深。黄旭华掏出算盘噼啪作响:极限下潜深度定为X米。这个数字至今仍被列为最高机密。
1988年4月,南海某海域波涛汹涌。62岁的黄旭华做出震惊世界的决定:亲自登艇参加极限深潜试验。此前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时解体,129人无人生还。
当深度表指针突破设计极限时,艇体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黄旭华却在日记本上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最终,中国核潜艇创造了世界深潜纪录。
1987年,《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隐去真名讲述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故事。黄旭华93岁的母亲戴着老花镜反复阅读,突然老泪纵横:老三啊,这是我的老三!
当黄旭华跪在母亲病床前时,老人颤抖着抚摸儿子花白的头发:这些年,妈不怪你...在场亲友无不泪崩。这个不孝子用30年隐姓埋名,换来了中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结语:黄旭华院士的办公室里,至今挂着他手书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十六字。当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时,这位九旬老人像个孩子般手舞足蹈:我们终于有完整的海防体系了!他用一生诠释:真正的国士,从来都是把名字刻在深海,而非功名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