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743253414819传真:02099074267
EMC易倍【日照尹氏】乡亲心目中的尹永庆家族
日照尹氏自七世祖尹仕从张古庄迁来尹家廒头,至今几百年繁衍生息,世代农耕晒盐,没有官宦书香传世,只有十二世祖尹玺为庠生(秀才),十五世祖尹清一为太学生,其他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偶尔有人做个小买卖,或利用农闲出去做点小本生意赚点小钱。直到清末民初,才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尹永庆。
尹永庆,字余三,生于清同治十一年,三代单传。父亲茂彦在他没出生就去世了,享年二十岁,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孩子,为生计日夜操劳,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没几年也去世了。多亏了本家大爷把永庆拉扯大,后来给他操办娶亲成家,媳妇王氏贤惠端庄。
永庆生下四个儿子,分别是德珍、德琳、德琪、德琛。当时人多地少,生活难以为计,永庆把家里安顿好,决定到外边闯闯。他辞别妻儿远走关东,后来去了朝鲜元山,在那里给人帮工弄了几亩地种菜。那时交通和通讯不便,几年下来家里音讯全无。此时王氏在家中病故,二儿德琳生性至孝,与其兄德珍共同撑起家庭重担。料理完母亲后事,德琳便踏上去东北寻父之路。他从没出过远门,幸亏本家有位叔父尹永章,是尹相伦的爷爷,愿意带他去东北。因路途遥远加之带的盘缠少,他们不敢全部坐车,经常得徒步,爷俩一路要饭,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关东。在东北,德琳边打工边打听父亲的下落,但毫无结果。这时他已身无分文,没法回家,只好受雇于人上山下林子采药。
由于颇能吃苦耐劳,几年下来稍有些积蓄,他便踏上归途。此时未婚妻庄氏还待嫁闺中,回来后迎娶新妇进门,这时父亲也从朝鲜归来,全家其乐融融。新妇端庄贤惠,夫妇互敬互让,后生下两个儿子,长子相润,次子相泽,家门添丁重启家业,曙光在望。父子两人闯关东、去朝鲜,历尽艰辛经受磨难,开阔了视野,也为日后开创一番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尹永庆自幼失去父母,从小就养成了自立自强不怕困难的性格,同时外出闯荡几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异于常人的远见卓识。他发现,要想彻底改变命运,必须走从商之路。他根据几个儿子的情况,分别作了安排。长子德珍憨厚勤劳,在家种地收成。二子德琳头脑灵活,就把他送到涛雒“同丰”商号做学徒。由于勤奋好学,几年后成为“同丰”商号副手。后来他离开“同丰”与人合伙开商铺“和兴”。三子德琪学了皮匠手艺,后远去海参崴闯荡。四子德琛学打金银首饰,后被村里人称为“银楼”。
尹永庆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村里不管谁家有困难、有急事,他都乐意帮忙。特别是出现官司或难解决的纠纷,都请他出面解决。上至官府衙门,下至平民百姓他都能应付自如,成为地方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深受人们尊重和爱戴,并被推举为社长。明代区划实行乡隅里甲制,尹家廒头属观兰乡尚义一隅夹仓里。据1885年(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记载,全县分关厢(城关)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五乡共辖81个社、838个村,尹家廒头属西乡西上一隅仲家庄社(办公地点在许家园),隶属夹仓乡。1912年(元年),日照县地方自治筹办处把全县划为15个区,清朝时的乡社仍保留。夹仓区区长是威震一方的夹仓乡绅尹小川,尹永庆任仲家庄社的社长。那时的社可以管十几个村。
尹永庆一生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死后全村都去给他送葬。据说他出殡时有着空前的排场和规模。全村贩卖布的或谁家有布都贡献出来供扎灵棚使用。因前来送葬的人太多,所以不管尹姓、高姓、贺姓、相姓等大户都去帮他待客,全村也都去帮忙。由此看出尹永庆的高尚品格和风范。
尹永庆家族第二代,是以尹德琳为代表的创业者,他们是走上从商之路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典型代表。尹德琳是家族崛起的奠基者。
尹德琳,字询若,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97年),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娶庄氏,后生二子,相涧、相泽。他先在张家廒头尹氏望族“北大园”尹守琮“阜丰厚”商号学徒做生意,父亲尹永庆在此商铺赊账取出布匹等货物走街串巷当货郎,后又在尹建一“同丰号”做副手。因诚信经营,办事干练,很快脱颖而出。后来脱离“同丰”自己出来开商铺,与本村尹德昆字瑶璋、尹茂啟字治贤合伙在涛雒开“和兴”商铺。后离开“和兴”带两个儿子去青岛发展。先在本村贺金林在青岛开的总铺号“德成祥”下设的分铺“东太祥”当掌柜,后自己出去开商铺,创立“润鲁”商号,经营贸易批发业务,经过几年发展颇具规模。尹德琳诚信经营,开拓进取,生意越做越大,成为青岛商界很有影响的人物。
尹德琳待人和善,体贴员工。我二叔尹德宝1948年从家乡到青岛投奔于他,在他柜上打杂,他对这个本家兄弟很是照顾,生活上体贴入微,青岛临解放时又把他送到上海,在上海郊区买了十几亩地让他种菜园。后来二叔的婚事也是他帮忙张罗,娶了碑廓牟家在上海做生意的牟官亭的二女儿为妻。
上海解放时,尹德琳去了,在那里继续投资歌珊棉纺厂,并投资华农、信农、华信三大纺织厂,产品行销海内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尹德琳乐善好施,经常救难济贫。他捐出二十万美元,以奖学金形式资助贫寒子弟完成学业,每年有十余人受到奖励。后其子尹相润捐款二百万美元,设立“纪念珣若先生教育基金会奖学金”,而外兼其他教育事业。
尹德琳共有三次婚姻。原配庄氏(1895-1933)生二子。长子相润,次子相泽。继娶贾氏生三子相澄(留美机械工程硕士工程师)。贾氏于1946年去世后,又娶涛雒名门丁氏。丁氏是大户名嫒,面貌端庄,性格温柔,心地善良,因战乱家道中落,逃难到青岛,下嫁比他大十六岁的尹德琳做继室,后生四子相源,最后与儿子移居美国颐养天年。尹德琳1974年病逝于台北。
尹永庆家族第三代代表人物是尹相润,字书田(1918-1992),毕业于青岛商业专科学校,十六岁起到父亲在涛雒的“和兴”商号学习经商。
涛雒是历史古镇,建村始于汉代,自金代置镇,是日照县三个大镇之一。涛雒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进士举人就二十多人,举人以下数不胜数。当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就是涛雒人。这里有丁氏名门望族“旷视山房”、“五宅”、“翰林院”、“旗杆底”等几大家族。涛雒是日照以南最大的商业重镇,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交通四通八达,更兼有坚固的城墙护城河保护,因此从历史上这里就是商贾如云,店铺林立,是经商作生意的宝地。
尹相润十八岁跟父亲去青岛发展,在本村商人贺金林的总铺号“德成祥”做学徒。由于他机敏干练,诚实守信,深得贺金林赏识,被派往上海做驻沪代表,打理在上海的业务。
1942年,他在上海开办歌珊棉纺织厂,并与父亲在青岛开涧鲁商号。1953年,在台北首创润华染织厂。1965年,投资振丰、信丰两纺织厂。1966年,再创华信纺织厂,产品首先打入美国市场,成为纺织业的外销尖兵。为提高纱织质量,他于1968年在集资创设了华信纺织厂,以进口原棉及化学纤维为原料,生产棉纱及混纺纱,产品供不应求。1974年,他又以企业家的胆识和谋略,果断决定创建润泰纺织染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织造“牛仔布”,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外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欧共体市场,被国际客户誉为“牛仔布”大王,并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从而完成他创立企业集团的宏伟大业。
尹相润是家族的灵魂人物,是辉煌事业的开拓者,是造就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巨子尹衍梁的奠基者。他也是这个家族家乡情怀最深厚的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尹相润数次回到家乡,每次回来,他的思乡之情都溢于言表,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那样亲切,见到儿时的伙伴还亲呢地称对方小名,并饶有兴趣地说起以前往事,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他每次都带着家人回故乡,让他们感受回家的感觉,增进对家乡的情感。他常说,我虽人在海外,但我的根在尹家厥头,并告诫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家乡,要叶落归根。
1991年,他回到家乡后与乡亲们促膝长谈,拉家常,倍感亲切。那天他的兴致非常高,当时在场的族人有尹相伦、尹相江、尹永枢、尹德友等。当时,他恳切地向在场老少爷们及村里领导等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就是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办三件事: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建一所高标准的学校,让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在这之前,他曾多次到村小学实地考察,看到简陋的校舍和环境表情很凝重。他表示回去后要做个计划,捐点款,好好把学校弄一弄,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二是他向村里提出给他一块地皮,要投资盖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以后回家时可以住一住,村里表示同意后他非常高兴。三是想委托本家族人共同参与把尹氏族谱续修一下。尹氏族谱最后一次续修是在1934年,现在续谱正逢其时,非常必要。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积极响应,并委托尹永枢牵头推进这项工作。他说既然是尹氏续谱,便是尹氏全家族的大事,都要积极参与进来,每个尹氏族人都要捐点款不论多少,其余全部费用由他出。遗憾的是,他回第二年就去世了。他的夙愿未能实现,他的离去也使我们深深地伤痛和惋惜。
不知不觉二十年过去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张古庄族人发起续谱倡议,得到全族人的积极响应,并联合海族族人同时开展这项浩大工程。经四年多努力终于2014年告竣。先生未竟的心愿得以实现,足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尹相润心系家乡,热衷公益事业。有一年他回乡,看到村里还没接上电很不是滋味,于是捐款两万美元于1989年为全村接上电,结束了全村世代点煤油灯的历史。
他家的祖宅有一处房子被村里称为“大楼屋”。所谓“大楼屋”,就是屋高3-4米,在房梁上蹚上木板而称为阁楼。尹相润父子去了海外后,这处房子就成了学校,从1952年开始,本村及周边村的农家子女在此就读,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学生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楼屋”,成为每个曾在这里读过书的人最美好的记忆。1983年学校搬迁,因老庄已不复存在,这处老房子也被拆除。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有关房产进行退赔,这处“大楼屋”赔偿上8700元,尹相润全部捐给了学校。他还向日照一中捐款100万元建教学楼,被称为“书田楼”,另捐100万元建了体育馆。他为家乡教育及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将世代感念先生的恩德。
尹衍梁,1950年8月16日生于,大学商学研究院硕士,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博士,北京大学荣誉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第一副院长。现任润泰集团总裁,南山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财团法人,纪念尹询若先生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尹书田医疗财团法人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暨博士生导师,大学土木工程系暨研究所教授。
1991年,尹衍梁继承父业并扩大经营。1985年成立光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并引进美国安泰人寿保险公司在成立分公司。1984年起先后成立大华证券公司、华信银行、大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1996年起先后在及成立大润发联锁超市,遍布所有大中城市。2011年向美国国际集团并购南山人寿保险公司,旗下共有润泰创新、润弘精品工程及高鑫、零售等四家上市公司。其拓展的事业已跨越了其父尹相润起家的纺织业,囊括了众多领域。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设立了光华教育基金,在国内众多著名大学都有投资,为两岸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几年,他又投资设立“唐奖”,启动基金30亿新台币。“唐奖”设置有四大领域,分别是“永续发展”、“生物医药”、“汉学”和“法治”。唐奖的颁授,不论种族、国籍,旨在鼓励更多有益于人类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突破。每两年颁发一次,每个单项奖可获得4000万台币奖金及额外1000万台币的科研经费补助。其单项奖金数超过诺贝尔奖,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学术类奖金。
我们回顾尹永庆家族的发展史,不难体会到,这种优秀的传统和基因是可以传承的。事实上,尹衍梁也正是数百万中华尹氏的优秀代表,他传承了中华尹氏家族性格特质中最优秀的部分。他说过: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没有人会在意名利,记得的一定是亲情、友情与爱情,所以人生不外乎情与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爱国爱乡爱家族的宽阔胸怀,还有至真至善的性格特质。
尹衍梁青少年时期是个问题学生,十四岁的时候被送到彰化进德中学管训教育,有一次被杀伤躲进当时担任中学教师的现任立法院长王金平的宿舍,王金平救治了他,并隐匿没有上报,让尹衍梁可以完成学业,考上文化大学历史系,但尹衍梁出社会才开始发奋读书,29岁考上台大商研所,36岁拿到政大企管博士学位,但后来却担任台大土木系教授,学企管却自学土木并担任土木系教授,并有工程方面的165件专利,不可谓不传奇。被管训却因此跟政坛中量级人士王金平结缘,真可谓传奇经历。
尹衍梁在私立中小学校长李传洪介绍下师承南怀瑾,1989年帮南怀瑾完成兴建金温铁路(金华到温州)的愿望。后并在南怀谨的建议下捐建了北大光华学院,南怀瑾不仅是李的国师,跟这边的高层也有很深厚的关系,师承南怀谨也让尹衍梁跟苏志诚、郑淑敏三人成为李时期的两岸秘使。
例如,日后是非不断的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简称“太保学院”),居然是在一次饭局中谈及,并最终实施的。
言及太保学院,有一个人就不能忽略,那就是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樑。尹衍樑,1950年8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润泰早年以纺织业起家,20世纪80年代中,地区金融服务业开始对内外开放,而尹衍樑也正由此时涉足金融业。尹氏最为内地民众所熟悉的就是,经与其老师南怀瑾商量之后设置的光华教育基金会,以及遍及全国30所重点大学的光华奖学金。1994年,尹衍樑捐赠1000万美元,兴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997年,尹衍樑捐赠200万美元,参与兴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
编者按:唐奖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捐资设立(尹衍梁还捐建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遍及大江南北的大润发超市便是尹衍梁先生的资产),设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法治等四项奖项。各奖项奖金5000万元新台币(1250万人民币),超越诺贝尔奖为全球目前奖金最高的学术奖项。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余先生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份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尊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
有感于全球化的进展,人类在享受文明与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亦面临气候变迁、新型传染疫病、贫富差距、社会道德式微……等种种考验,尹衍梁博士于2012年12月成立唐奖,设立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及法治四大奖项,每两年由专业独立评选委员会(邀聘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含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不分种族、国籍、性别,遴选出对世界具有创新实质贡献及影响力的得主。每奖项提供新台币5千万奖金,其中含1千万支持相关研究教育计划,以鼓励世人投入探索21世纪人类所需,以顶尖的创新研究成果及社会实践引领全人类发展。
“我不是说专业不重要,但是专业可以学习,更重要的是态度。”而第一批前进中国的大润发创业团队,每个人正好拥有坚持到底、克服万难、把事情做到好的态度。
天下没有卑贱的工作,只有卑贱的人格。虽然身为总裁,尹衍梁很乐意动手帮忙洗厕所,因为别人不愿做的事,就是一种高尚的工作,清洁工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职场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态度,肯努力上进的人,永远比态度不佳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翻筋斗,让你学半年,你会不会?”尹衍梁常用这句话来期勉年轻人,只要有心,学习向上,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任何的专业知识技能,总有学会的一天。回顾过往,因为年少时的行为乖张,被人看轻、瞧不起,没有人看好。时至今日,却翻转了人生,尹衍梁总结有三点关键因素:
对大润发的发展深具信心,尹衍梁鼓励年轻人进入大润发工作,而且从基层员工做起。尹衍梁设身处地会如此选择的原因,在于:
第一,我是个很会扫地的人,甚至自豪擦玻璃可以比任何人都干净,先把基本工作最到做好,未来才有机会挑战高难度的工作;
第二,我愿意服务所有的人,不管是三教九流、大江南北,可以很快建立起好的关系,提供最好的服务;
这也是尹衍梁的生意乃至人生哲学。他说:“我到现在也是和爸爸一样,贩卖信用。不要先想赚钱,先把事情做好,钱就会来追你。”
在,他是的工商砥柱;在,他是多次被邀站上的贵宾。他在政商文界的好朋友,包括受过他益的人,多到数不清。
这样的亨通来自尹衍梁对人脉的经营。很多商人的人脉是交易,尹衍梁把交易变成情义,而且用大义与公义作为建立情义的根基。
早在特殊的1989年,尹衍梁就跟老师南怀瑾商量,豪捐一笔款项在设立了光华教育基金,一举跟30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
1994年,尹衍梁再次豪捐1000万美元,支持北大创办了光华管理学院,也跟中国最高学府以及一大批精英人才建立起血浓于水的关系。
他还拒绝了将学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建议,取名为“光华”,寓意光大中华。他说,北大不缺一栋楼,因此楼我就不捐了,我捐点更有贡献的,那就捐所培养紧缺人才的学院吧。
捐了“光华”还不过瘾,尹衍梁又拉合作伙伴美国安泰人寿捐出800万美元、自己再捐200万美元,支持创办了安泰管理学院,后来又再支持复旦创立了太平洋金融学院。
1989年过来做光华教育基金,整个飞机上,除了航空公司的职员,只有他一个人。基金刚成立时,他的身份甚至让国台办下通牒,不许收他的钱。后来,事情惊动杨尚昆,杨主席小笔一挥,他的钱才继续发下去。
但尹衍梁在困难中坚持把钱捐下去,把学办下去,这让他收获了帮助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感,也帮他与建立起优越的沟通桥梁。
虽然他甚少出席“光华”“安泰”的活动,更不对办学指手画脚,但在这些地方,谁人不识他?当他前往扩张生意,这自然会给他带来不能说绝对有,也不能说绝对无的便利。
一个例子是,润泰到开拓零售事业时,给大润签发核准营业执照的官员,就是曾经从尹衍梁手中领过光华奖学金的毕业生。
在,尹衍梁更通过与教育界亲密,把“关系从学校抓起”升级到“招揽人才从学校抓起”,以教育为平台编织出一张网罗人才的大网。
每逢教师节,尹衍梁都会亲手给老师们写卡片、送水果,数十年如一日。至于同学,更是聚会、茶叙,甚至嗨皮不能停。
主动吃亏,“两肋插刀”,是尹衍梁建立人脉的基本。对有老师、同学、校友如此,对其他交集者,他也是如此。
康师傅的魏家闹出问题油事件后拉他解围,他没有推辞就站出来。后来魏家捐款成立食安基金的承诺迟迟不兑现,尹衍梁惹骂上身,他则直接对外讲:“他们如果真不捐,我捐。”
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攀附春风得意的人,但尹衍梁却钟爱在能人落难时雪中送炭,以结患难之交,而且把“炭火”送得恰到好处,情真意切。
有熟悉他这作风的人讲,包括跟这些失意者交流,他都非常注意分寸,“绝不会让对方感到他是去雪中送炭、给恩惠,而是非常尊敬,鼓励你,甚至坐下来时,椅子都只坐三分之一。”
26岁时,读完书,服完兵役,还走了大半个世界的尹衍梁,意气风发要自己创业,父亲无条件地支持了他。
两次折腾赔掉了三千多万元新台币,但父亲态度平和,只说了句:“恭喜你得到可贵的失败经验,你以后比别人更不会犯错了。”
他说:“炮弹发射后,你只能眼看它是否击中目标,但导弹可以透过随时控制与修正,如降低、转移,来使命中率最高。”
2012年,尹衍梁捐资1.02亿美元,设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奖项——唐奖,表彰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制药科学、汉学和法治研究领域具有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个人或机构,并对获奖者给出高于诺贝尔奖金的奖金。
之所以命名“唐奖”,因为在他看来,唐朝是中国文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说,唐朝用民族、文化、宗教的融合,用自身的力量拉动周遭,造成万邦自动来朝,而非来朝,而且很自由、开放、浪漫、中庸。
他希望以此鼓励更多有益于的研究,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盛世。有人建议他用尹氏基金会、尹书田基金会来命名这个奖,但都被他否决掉了。因为,他希望把自己做小,把事情做大,代表整个华人社会来面向世界。
而在“唐奖”设立的前一年,尹衍梁就已表示,去世之后95%的资产都将捐给慈善事业,家人也都同意了他的决定。
独子尹崇尧结婚时,他只席开一桌,客人只有双方家长与至亲;女儿结婚后加入南山人寿工作,他给的职务是:保险业务员。
大学毕业那年,尹衍梁曾被父亲的一个朋友带到新加坡喝花酒。“钱放在桌子上,小姐来敬酒,亲一下就给10元,几十位小姐涌上来亲,我觉得真是豪情万丈、人间仙境,太美啦。”
这是爸请我带你出来的,目的是教育你:第一,永远不要,就算亿万家财也能输光;第二,那些小姐不是真的喜欢你,你如果笨到被女人骗,那是活该。
尹衍梁到今天依然很感谢父亲以这种方式让他了解社会和人生,也给自己洗礼:“让你了解人生:原来这么美丽的事情,其实是虚假的。”
规划“唐奖”时,为求清静,尹衍梁独自上山露宿三次。极受尊崇的圣严法师知道了,关切地问:“你一个人,不怕遇到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