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74325341481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EMC易倍买一辆小米SU7 Ultra要等40个星期!真的不怪雷军

发布时间:2025-03-11 09:57:59

  像现在极氪 001 FR 、昊铂 SSR 这些国产性能车,也用了不少碳纤维材料,仰望 U9 更是直接用上了碳纤维单体车身,咋轮到小米这一块机盖就受不了了呢?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0% 以上的高强度纤维,重量轻、硬度高、耐高低温,咱们平时看到的碳纤维零件,就是用碳纤维加上树脂等基材制成的。

  这玩意以从石油里提取的丙烯腈( 简而言之,塑料)为原料,通过高、低温碳化等方法之后,出来就是一根根和头发一样的黑丝。

  肉眼可见,这时候的碳纤维还是软趴趴的。而且由于碳化之后,里面堆满了碳晶体,所以晶体的 “ 各向异性 ” 会导致碳纤维的 “ 硬 ” 会有一个方向。

  所以,为了加强碳纤维不同方向的硬度,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运输和携带,生产厂家一般会把碳纤维编织起来,来应对不同方向的冲击。

  因为到这,碳纤维的生产制造还能够实现自动化,而后面复合材料的 “ 铺层 - 封装 - 热固 - 打磨 - 喷漆 ” 等工序基本只能靠手搓。

  就比如在铺层这个阶段,因为碳纤维是一张薄薄的布,如果零件有一定的厚度,那就需要一层层叠上去。

  如果是没啥复杂造型的平面,那就能用机器像钢板一样流水线叠层热塑,或者是汽车传动轴、气罐这种管状的部件也可以用机器螺旋编织。

  但是像 SU7 Ultra 这种有复杂的弧度和纵深的机盖( 异形件 ),为了零件强度和碳纤维纹路不被拉伸破坏,还是得人工操作。

  由于汽车部件每个地方受到的应力不一,碳纤维的叠层得根据强化方向的需要,以 30 °、 45 °、 60 °的角度去叠,指向哪个位置就加强哪个位置。

  所以雷总在直播里跟大家说他们已经请了一万名工人,多少带点无奈。就这,得到了 4 月小米也很难搓出来几台。

  上面碳纤维叠完了还是软趴趴的布,想要它支楞起来,还得刷上 PU ( 树脂 )等基材,通过 PU 的热塑性将其加热固化。

  而这层树脂,碳纤维行业的工程师小罗告诉脖子哥,高端树脂目前大部分都得靠进口,咱们国产的树脂还在追,还需要点时间。

  有了树脂之后,你得把树脂和碳纤维结合在一起,然后怼进炉子里面烘烤定型,这里主要分为两条路线:

  一条是直接把叠好的干碳布怼进模具,密封好之后再往里灌树脂,机器再将其加热定型,这就是 RTM ( 树脂传递模塑 )技术。

  那小米 SU7 Ultra 呢?根据业内人士的猜测,他们很可能用的是另一种工艺——热压罐真空成型。

  然后把布料叠进模具,拿袋子套着抽真空,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强差让布料紧贴模具,然后送进热压罐里面加压烘烤。跟手机真空贴膜一个意思。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员叶君、宫占峰做过一个研究,热压罐成型的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比起 RTM 高出 27.5% ,而且受热更加均匀,质量更佳。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小米汽车产品经理潘晓雯透露过,SU7 Ultra 的碳纤维机盖要在热压罐里面呆 6 个小时。加上叠层的 6 个小时,和后面喷漆的时间,一套模具一天只能生产一套机盖。

  加上碳纤维从罐子里出来之后就是一块 “碳”,为了凸显出碳纤维编织,还得打磨出纹路、再喷上清漆,这产量能高才有鬼了。

  说实话,在小米之前中国车企对碳纤维材料的使用更多的只是装饰作用,甚至像影豹这样的入门级性能车,也就是给点假的碳纤维饰板让你瞧瞧。

  雷军与小米 SU7 Ultra 的这波营销 + 销量的成功,或许能够推动碳纤维行业向全自动化生产迈进。部分从业者也在期待机圈的米链能够搅起这潭水。

咨询热线:743253414819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